
青洲坊的歷史沿革
青洲坊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與珠海拱北接壤,是澳門一個具有悠久歷史且經歷顯著變遷的區域。其發展歷程反映了澳門城市化的縮影,從昔日的邊緣地帶逐漸融入現代都市圈
早期發展
特點:工業起步,人口稀少,以自然村落和工廠為主
1886年,青洲水泥廠建立,是澳門最早的現代工業之一
20世紀初,青洲成為澳門北端工業區
居民多為工廠工人及漁民,居住於簡易棚屋或傳統村落
基礎設施匱乏,與澳門市區聯繫較弱
屬花地瑪堂區,但因地處邊緣,長期未被納入核心發展範圍


木屋區形成
特點:戰後人口增長,低收入群體聚居,形成大規模木屋區
20世紀50–70年代,因內地移民湧入及澳門經濟轉型
至80年代,木屋區規模擴大,環境擁擠且衛生條件差
缺乏正規水電、排污系統,火災隱患高
政府曾計劃清拆,但因安置問題多次擱置
澳門水泥廠等傳統工業逐漸衰落,青洲經濟活力下降
過渡期
特點:澳門回歸後,政府推動改造,但進展緩慢
2000年後,特區政府提出青洲都市化計劃,擬將木屋區改為公共房屋
因土地權爭議、居民安置等問題,清拆計劃多次延遲
2008年,青洲跨境工業區轉型,部分土地改為商業用途
2010年後,周邊交通改善,但木屋區仍存在
部分木屋居民反對搬遷,要求合理補償,導致改造進程緩慢


全面重建
特點:木屋區徹底清拆,轉型為現代化住宅區
2018年,政府完成青洲坊木屋區清拆
青洲坊大廈提供約2000個公共房屋單位
青蔥大廈等新建住宅,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條件
新增青洲坊活動中心、青洲兒童遊樂區等公共設施
輕軌、巴士路線增加
跨境工業區部分用地改為商業、物流用途
舊貌新顏
透過圖片對比,感受青洲坊不同年代的變化,見證時間的痕跡
拖動中間的分隔線,體驗青洲坊的歷史變化
發展影響


青洲坊發展數據
透過數據了解青洲坊的人口、建築、綠地和商業發展情況。
常住人口增長
建築面積增長
綠地率變化
特色商鋪增長
歷史圖片集
透過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深入了解青洲坊的發展歷程和社區變遷



現代圖片集
探索現代青洲坊的繁榮景象和社區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