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句意赏析:
词人醉酒后拨亮灯光,反复端详宝剑,表现出对军旅生活的怀念和渴望。梦中回到军营,听到此起彼伏的号角声,展现了昔日抗金战场的壮阔场景。
词语解释:
句意赏析:
描写军营中犒赏士兵的热闹场面和雄壮的军乐声,展现了军队的豪迈气势和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词语解释:
句意赏析:
简洁有力地描绘了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的壮观景象。"秋"字点明季节,也暗含肃杀之气,为军事行动增添了庄重感。
词语解释:
句意赏析:
用夸张手法描写战马如的卢般飞奔,弓弦声如惊雷般震耳,生动表现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场面和将士们的勇猛。
词语解释:
句意赏析:
表达了词人渴望完成收复中原的壮志,建立不朽功名的理想。这两句是全词情感的最高点,展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词语解释:
句意赏析:
笔锋陡转,从梦境回到现实,感叹自己已生白发而壮志未酬。一个"可怜"道尽无限悲凉,与前文的豪壮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生活于南宋初期,当时北方已被金国占领,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然有许多爱国志士主张北伐收复失地,但朝廷主和派占上风,抗金主张难以实现。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时期,为好友陈亮(字同甫)而作。陈亮也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两人志同道合,经常诗词唱和。当时辛弃疾已被罢官多年,壮志难酬,借这首"壮词"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