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发现“完美人格程序”
教师导入
同学们,算法不只存在于计算机中。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经典《大学》,就为我们留下了一套极其精密的“人生算法”——“三纲八目”。
今天我们作为“思想研究员”,共同完成三大任务:
1. 破解每个“代码”(概念)的含义;
2. 弄清它们的运行逻辑(顺序);
3. 评估这套算法在今天是否依然兼容。
活动一:深度破译——“代码”含义探究(教师端)
任务信封分配(共4组任务)
任务信封1
包含概念:格物、致知
文本证据: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大学之道》)
任务信封2
包含概念:诚意、正心
文本证据:
“诚意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大学之道》)
任务信封3
包含概念:修身、齐家
文本证据: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
任务信封4
包含概念:治国、平天下
文本证据: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之道》)
各组破译结论汇总
暂无小组提交结论,请等待学生端提交...
活动一:深度破译——“代码”含义探究(学生端)
领取研究任务信封
任务信封1:格物、致知
文本证据:“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大学之道》)
注释: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小组讨论后,完成以下破译:
概念1:格物
概念2:致知
破译结论提交成功!请等待教师展示汇总结果~
活动二:逻辑构建——“算法”顺序推演
提示: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证据拖动概念卡至正确阶梯位置
八条目概念卡
人生阶梯(从下到上排序)
“八条目”逻辑关系
1. 内圣之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向内的自我修炼,探索事物本质→获得知识→真诚心意→端正内心);
2. 外王之学: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外的社会实践,治理家庭→治理国家→安定天下);
3. 核心枢纽:修身是连接“内圣”与“外王”的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唯有自身修养完备,才能推己及人,实现家庭、国家、天下的有序发展。
活动三:价值评估——“算法”兼容性辩论
辩题
这套“完美人格程序”(三纲八目),对当代青年是
“不可或缺的导航仪” VS “可收藏的博物馆文物”
正方:导航仪组
反方:博物馆组
课堂总结与升华
“三纲八目”完整阶梯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手和脑,破译了古老的智慧密码。这座阶梯的起点,是“格物”——探究身边的一切;终点是“止于至善”——追求最完美的境界。
愿各位同学从当下做起:
格好每一物(探索知识),
修好自身心(修养品德),
走好属于你们的、通往“至善”的阶梯!
课后作业
请在笔记本上,绘制一幅你自己的“人生阶梯”。参考“八条目”框架,但内容需与你现阶段生活息息相关,例如:
格物→弄懂一个数学定理;
修身→学会管理情绪;
齐家→为家庭承担一项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