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发展历史时间轴
应县木塔发展历史时间轴
辽清宁二年(1056年)
敕建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塔式建筑,高67.31米,纯木结构无钉无铆。
金明昌四年(1193年)
佛宫寺释迦塔增修完毕,进一步完善塔体结构与寺院布局。
金明昌六年(1195年)
再次完成增修工程,标志着金代对木塔的重视与维护。
元延祐七年(1320年)
敕监造官荣禄大夫阿里伯主持重建佛宫寺释迦塔,体现元代对古建筑的延续与保护。
明永乐四年(1406年)
明成祖朱棣北征途中驻跸于此,登塔观览,题写“峻极神工”匾额,盛赞其宏伟。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
寺内佛像重塑,恢复宗教功能与艺术风貌。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
明武宗朱厚照为庆祝应州之捷,登塔宴请功臣,题写“天下奇观”匾,此匾至今犹存。
明万历七年(1579年)
寺僧募捐重修佛宫寺释迦塔,民间力量参与古建保护。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峻极神工”匾重装,但“峻、神、工”三字已佚,仅“极”字为原迹。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知州章弘主持重修,加强塔体结构。
清雍正四年(1726年)
知州萧纲再次重修,延续清代对古塔的维护传统。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乾隆帝下旨重修,并亲题“木德参天”匾额,赞其木构之奇。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再次重修,保持塔体稳定。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知州文润主持重修,体现地方官员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清同治五年(1886年)
又一次重修工程,延续百年维护传统。
民国十五年(1926年)
冯玉祥军队与阎锡山军大战,木塔中弹二百余发,严重受损,但主体未倒,展现惊人抗震与结构韧性。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将各层夹泥墙改为木隔扇,改善通风与采光,但也影响了原结构稳定性。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应县解放时,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机枪阵地,塔体被12发炮弹击中,幸未爆炸,奇迹般保存。
1974年
在塔内塑像中发现一批辽代文物,包括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画,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2024年11月13日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指出:应县木塔保护是我国文物建筑领域最重要、最复杂、最困难的历史性任务,需科学、系统推进。
2025年7月4日起
应县木塔景区首次延长开放时间,闭园从18时延至22时,推动文旅融合与夜间经济。
问题反馈
反馈来源:
yingxianmutafazhanlishi
工具链接:http://dkfile.com/YOYO/yingxianmutafazhanlishi.html
反馈类型
问题反馈
功能建议/需求
技术支持
商务合作
其他
反馈内容
0/1000
请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后,会通过你的帐号邮箱给你回复,也能在
我的反馈
查看问题处理进度。
分享内容
yingxianmutafazhanlishi
来自 DKFile 免费HTML网页托管平台
生成二维码中...
下载二维码
复制链接
一键分享到这些平台
X (Twitter)
微博
GitHub
Reddit
LinkedIn
WhatsApp
Telegram
微信
QQ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