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模块+职业发展模块,从理论与实践双视角介绍空间规划,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空间规划的系统认知、问题分析能力及专业技能。
模块目标
理论目标
- 解释空间规划的目的及核心概念
- 描述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变过程
- 理解空间规划在不同法律、政治体系中的运作逻辑
实践目标
- 结合真实案例识别核心规划领域及相关政策
- 诊断规划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掌握城市设计与场所营造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 提升规划概念的呈现与写作能力
- 培养团队协作与规划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 建立规划领域的专业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总览
单元序号 | 单元名称 | 学时 | 核心教学内容 |
---|---|---|---|
1 | 什么是空间规划? | 10h |
|
2 | 现代空间规划实践 | 10h |
|
3 | 空间规划专项议题 | 10h |
|
核心概念解析
难点突破
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问题表现:理解"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易,但难以应用到具体案例(如城市内涝、贫民窟改善)。
突破方法:
- 从"问题倒推理论":如"城市内涝"→ 对应"海绵城市理论"→ 具体措施(透水铺装、湿地公园)
- 结合案例拆解:分析欧洲"循环城市"如何通过规划减少碳排放(如哥本哈根自行车道网络)
提示:尝试用"理论-问题-解决方案"三段式分析真实案例
2
国际规划案例差异
问题表现:难以理解为何不同地区规划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核心差异维度:
影响因素 | 欧洲(如荷兰) |
---|---|
政府角色 | 强干预(制定严格空间规划法规) |
核心目标 | 生态保护与社会公平 |
提示:从"政策背景+地理条件"双视角分析差异原因
3
马斯洛理论应用
问题表现:能背诵需求层次,但难以对应具体规划措施,实现理论落地。
突破方法:
按"需求层次→规划目标→具体措施"拆解,例如:
"安全需求"
→ 减少犯罪
→ 规划"街角公园""监控照明""步行道隔离栏"
提示: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区域,尝试分析其如何满足各层次需求
对比总结
核心规划概念对比
概念 | 核心内涵 | 正面作用 | 潜在风险 |
---|---|---|---|
城市再生 | 多维度系统性改造(经济+社会+环境) | 提升区域活力,解决结构性衰败 | 成本高,易引发绅士化 |
城市更新 | 局部物理环境修复(如旧建筑翻新) | 成本低,保留社区原有肌理 | 无法解决深层社会问题 |
TOD开发 | 以公交站为核心的紧凑功能布局 | 缓解拥堵,提升土地效率 | 需配套高质量公交系统,否则失效 |
公共参与 | 利益相关方参与规划决策 | 提升方案合理性与接受度 | 决策效率低,易产生意见分歧 |
国际规划模式对比
欧洲模式(如荷兰)
- 政府角色: 强干预(制定严格法规)
- 核心目标: 生态保护与社会公平
- 规划特点: 空间紧凑,注重可持续性
- 典型案例: 阿姆斯特丹自行车网络
美国模式(如纽约)
- 政府角色: 市场主导,有限干预
- 核心目标: 经济效率与城市扩张
- 规划特点: 低密度,依赖私家车
- 典型案例: 纽约中央公园规划
中国模式(如深圳)
- 政府角色: 政府引导+市场参与
- 核心目标: 快速城市化与产业协同
- 规划特点: "规划先行",高强度开发
- 典型案例: 深圳前海新区规划
考核方式
期中考试(50%)
时间:第6周(线下)
题型:
-
选择题(30%): 考查核心概念(如空间规划定义、TOD内涵)
-
开放式问答(20%): 考查理论应用(如"简述规划如何缓解城市空气污染")
复习重点:
- 第1单元(空间规划定义、演变)
- 第2单元前半部分(核心术语)
- 基本规划理论与概念辨析
小组作业(50%)
截止时间:第12周
要求:
- 3-4人一组,选择一个真实城市规划问题(如"西安某区域交通拥堵")
- 提交报告(含问题分析、案例借鉴、方案设计)
- 课堂展示(10-15分钟,需用图表表达方案)
评分标准:
问题分析深度
30%
方案可行性
30%
展示效果
20%
团队协作
20%
自测练习
通过以下问题检验你的学习成果,点击问题可查看参考答案。
完成所有问题后可查看你的得分情况
1
空间规划如何帮助减少空气污染?
2
空间规划缓解城市内涝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3
如何通过规划减少贫民窟与富裕社区的不平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