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流程
综合生产计划:定义与作用
综合生产计划定义
在3-18个月的计划期内,基于需求预测,确定生产水平、库存水平、生产能力,通过平衡供需关系,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供应链业绩最优的计划方案。
核心作用
- 配置生产资源:合理分配劳动力、机器、原料等资源
- 平衡供需关系:通过库存缓冲或产能调整,应对需求波动
- 控制成本:优化库存、加班、转包等成本,降低总运营成本
- 指导执行:为短期生产计划(如周/日计划)提供战略方向
供需错配场景(点击查看解决方案)
需求波动
旺季需求激增,淡季需求低迷
库存缓冲
提前备货,应对旺季需求
产能柔性
加班/雇佣,临时提升产能
综合生产计划编制需收集的核心信息
1. 生产与能力参数
2. 成本信息(参考算例数据)
成本项目 | 单位成本 | 说明 |
---|---|---|
原料成本 | 10元/件 | 生产单位产品的原料费用 |
库存持有成本 | 2元/件·月 | 每月持有单位产品的库存费用 |
缺货成本 | 5元/件·月 | 每月缺货单位产品的损失费用 |
雇佣成本 | 300元/人 | 雇佣1名员工的一次性费用 |
解雇成本 | 500元/人 | 解雇1名员工的一次性费用 |
转包成本 | 30元/件 | 外包生产单位产品的费用 |
3. 约束条件
综合生产计划三大核心策略(点击查看详情)
策略类型 | 核心杠杆 | 优势 | 劣势 | 适用场景 |
---|---|---|---|---|
平稳策略 | 库存 | 生产稳定,人力/设备成本低 | 可能积压库存,资金占用高 | 需求波动小,产品存储成本低 |
追逐策略 | 产能 | 库存少,资金周转快 | 产能调整成本高(雇佣/解雇) | 需求波动大,劳动力易调整 |
弹性时间策略 | 利用率 | 无需调整人力,灵活性高 | 加班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 | 短期需求波动,人力调整困难 |
平稳策略详情
核心逻辑:保持每期生产速率稳定,通过库存增减应对需求波动
关键动作:旺季前备货,淡季消耗库存
成本重点: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
算例场景参考:
若某产品月需求波动为1600-3800件,采用平稳策略时,每月固定生产2600件,通过库存缓冲需求高峰(如3月需求3200件,消耗库存600件)
互动选择:以下场景适合哪种策略?
场景:某食品企业,中秋前3个月月饼需求激增(平日1000盒/月,旺季8000盒/月),产品保质期短(1个月)
正确答案:追逐策略
解析:产品保质期短(无法长期存储),不适合平稳策略;需求波动集中在3个月,可通过临时雇佣工人、增加生产线(产能调整)应对,符合追逐策略特点
算例互动:综合生产计划成本计算
基础数据(来自附件算例)
6个月需求预测(件):
关键参数:
初始库存:0件 | 生产时间:4小时/件 | 正常工时成本:4元/小时 | 加班工时成本:6元/小时
步骤1:选择策略并设置参数
步骤2:计算结果(总成本最小化分析)
月份 | 需求(件) | 产量(件) | 库存(件) | 成本(元) |
---|
总生产成本:0 元
总库存/缺货成本:0 元
总成本:0 元
综合生产计划效果复盘与价值分析
三种策略成本对比(6个月算例)
综合生产计划的核心输出信息
生产安排
各产品族每期产量、加班/转包量
库存水平
每期期初/期末库存、安全库存建议
资源需求
劳动力数量、机器产能、原料需求
风险预警
缺货风险、库存积压风险、产能瓶颈
综合生产计划的核心价值
- 降本增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库存、人力、加班等综合成本
- 供需平衡:应对需求波动,减少缺货损失与库存积压
- 决策支撑:为供应链各环节(采购、生产、物流)提供统一计划方向
- 风险可控:提前识别产能、库存风险,制定应对预案
演示控制
操作指引
1. 点击"1. 学习定义与作用",了解综合生产计划的核心概念
2. 探索供需错配场景,理解计划的解决思路
核心知识点
计划周期:3-18个月,连接长期战略与短期执行
三大策略:平稳(库存)、追逐(产能)、弹性(利用率)
核心目标:平衡供需,最小化综合成本
关键成本:生产、库存、缺货、人力调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