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生产计划人机交互课堂演示

综合生产计划课堂演示

演示流程

1 定义与作用
2 编制信息收集
3 核心策略对比
4 算例互动计算
5 计划效果复盘

综合生产计划:定义与作用

待探索

综合生产计划定义

3-18个月的计划期内,基于需求预测,确定生产水平、库存水平、生产能力,通过平衡供需关系,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供应链业绩最优的计划方案。

核心目标:解决“需求波动性”导致的供需错配问题

核心作用

  • 配置生产资源:合理分配劳动力、机器、原料等资源
  • 平衡供需关系:通过库存缓冲或产能调整,应对需求波动
  • 控制成本:优化库存、加班、转包等成本,降低总运营成本
  • 指导执行:为短期生产计划(如周/日计划)提供战略方向

供需错配场景(点击查看解决方案)

需求波动

旺季需求激增,淡季需求低迷

库存缓冲

提前备货,应对旺季需求

产能柔性

加班/雇佣,临时提升产能

提示:点击上方场景,查看综合生产计划的应对方案

演示控制

操作指引

1. 点击"1. 学习定义与作用",了解综合生产计划的核心概念

2. 探索供需错配场景,理解计划的解决思路

核心知识点

1

计划周期:3-18个月,连接长期战略与短期执行

2

三大策略:平稳(库存)、追逐(产能)、弹性(利用率)

3

核心目标:平衡供需,最小化综合成本

4

关键成本:生产、库存、缺货、人力调整成本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