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钡中钡含量测定 - 产率计算器
实验五十四 氯化钡中钡含量测定 - 硫酸钡产率计算器
硫酸钡(BaSO₄)理论产量: g
硫酸钡(BaSO₄)实际产率: %
一、计算思路与过程
  1. 1. 关键物质摩尔质量计算
    • 二水合氯化钡(BaCl₂·2H₂O):Ba(137.33 g/mol) + 2×Cl(35.45 g/mol) + 2×H₂O(18.00 g/mol) = 244.23 g/mol
    • 硫酸钡(BaSO₄):Ba(137.33 g/mol) + S(32.07 g/mol) + 4×O(16.00 g/mol) = 233.40 g/mol
  2. 2. 理论产量推导: 根据反应方程式 BaCl₂·2H₂O + H₂SO₄ → BaSO₄↓ + 2HCl + 2H₂O,1 mol BaCl₂·2H₂O 生成 1 mol BaSO₄,因此:
    理论产量(g)=(二水合氯化钡质量 / 二水合氯化钡摩尔质量)× 硫酸钡摩尔质量
  3. 3. 实际产率计算: 产率(%)=(实际硫酸钡质量 / 硫酸钡理论产量)× 100%
二、误差分析
  1. 沉淀不完全误差:若硫酸(H₂SO₄)滴加不足、试液未加热近沸或搅拌不充分,会导致Ba²⁺未完全转化为BaSO₄沉淀,使实际质量偏小,产率偏低。
  2. 洗涤损失误差:洗涤液用量过多、未采用“倾注法”洗涤,或未用稀硫酸洗涤液(抑制BaSO₄溶解),会导致微小BaSO₄颗粒流失,实际质量偏小,产率偏低。
  3. 灼烧与恒重误差
    • 马弗炉温度低于800℃:杂质(如滤纸灰分)未完全除尽,导致实际质量偏大,产率偏高;
    • 冷却时间不足/过长:坩埚在干燥器中未冷至室温(约20min)就称量,或冷却过久导致吸潮,称量结果不准确;
    • 未达到恒重:两次灼烧后称量差值>0.0002g,说明杂质未除尽或吸潮,影响实际质量精度。
  4. 称量误差:电子天平未校准、坩埚钳沾污杂质、转移样品时洒落,会直接导致称量结果偏差,进而影响产率计算。
三、改进措施
  1. 确保沉淀完全:严格遵循“稀、热、搅、慢、陈”原则——稀H₂SO₄沉淀剂、试液加热近沸、边滴边搅拌、缓慢滴加沉淀剂、沉淀后陈化(放置数小时或过夜);沉淀后需沿杯壁补加1-2滴稀H₂SO₄,确认上层清液无浑浊。
  2. 减少洗涤损失
    • 使用稀硫酸洗涤液(1mol/L H₂SO₄ 1-2mL稀释至200mL),利用同离子效应抑制BaSO₄溶解;
    • 采用“倾注法”洗涤3-4次(先洗清液再转移沉淀),转移沉淀时用洗涤液多次冲洗烧杯壁,确保无残留。
  3. 规范灼烧与恒重操作
    • 马弗炉温度稳定在800-900℃,第一次灼烧30-45min,第二次灼烧15-20min;
    • 坩埚取出后先在空气中冷却2-3min,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20min至室温,两次称量差值≤0.0002g视为恒重;
    • 灰化时确保滤纸完全碳化(无黑烟),再转入马弗炉灼烧,避免滤纸灰分残留。
  4. 提高称量精度
    • 实验前校准电子天平,称量时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 坩埚钳使用前用砂纸打磨干净,钳头向上放置,避免沾污坩埚;
    • 称取样品时采用“差量法”,减少样品洒落损失。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