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一生未曾入仕,大部分时间隐居故乡襄阳,或漫游各地,被后人称为"孟襄阳"。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潜心读书,后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在长安期间,他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尽管未能如愿进入仕途,但这段经历使他结识了王维、张九龄等文坛名流。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孟浩然曾短暂入幕,但不久后便再次隐居。他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诗风清淡自然,意境悠远,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山水风光,被誉为"冲淡中有壮逸之气"。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名人评价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李白《赠孟浩然》
浩然诗,文采丰萁,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孟襄阳诗如清潭见底,初看似浅,久嚼方知其味。
—— 敖陶孙《诗评》
孟浩然的文学成就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清远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其"冲淡"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 与王维并称"王孟",共同奠定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基础,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领域
- 其诗歌语言清淡自然,意境悠远,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山水风光,达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
- 在诗歌题材上有所创新,将隐逸生活与山水描写完美结合,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 作品中体现的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成为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 留下了《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等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许多诗句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 其诗歌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被李白、杜甫等后世著名诗人所推崇,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