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描写了春日清晨醒来后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没有华丽辞藻,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花落知多少"一句以疑问作结,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体现了诗人对春光短暂的淡淡惋惜。
此诗是孟浩然漫游吴越时所作,描写了夜晚泊船在建德江边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千古名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旷野、天空、树木、江水和明月的关系,营造出空旷寂寥的意境,将诗人的愁绪融入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
此诗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时张九龄任宰相。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愿望。
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恢宏,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后四句以比喻手法委婉表达了希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的心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拜访农村老朋友的情景,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简朴美好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勾勒出乡村的优美环境,"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则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结尾"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此诗是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描写了秋日江上的寒冷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前途的迷茫。
诗的前两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点明时节和环境,渲染出萧瑟寒冷的气氛。"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描写了诗人从襄阳城夜归鹿门山的过程,表现了他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
诗中通过对比"渔梁渡头争渡喧"的尘世喧嚣与"岩扉松径长寂寥"的隐居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全诗意境清幽,语言平淡自然,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孟浩然诗歌"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