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月十二日初到惠州》赏析
返回首页 苏轼总页 返回上一页

苏轼《十月十二日初到惠州》赏析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朗诵❀---

一、创作背景

苏轼在十月十二日初到惠州时写下了这首诗。被贬至惠州,苏轼却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这首诗反映了他初到惠州时的感受和心境。

二、诗歌解读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诗人初到惠州,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在梦中来过一般。鸡犬相闻的景象让他联想到新丰,表达了对新环境的亲切感。“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当地的吏民对苏轼的到来感到惊讶,而父老们则相携迎接,展现了惠州人民的热情。“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这里诗人以苏武和管宁自比,表达了自己虽处困境但随遇而安的心态。“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最后两句描绘了岭南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相信会有知音相伴,对未来充满期待。

三、艺术特色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通过对初到惠州的场景描写和自我心态的表达,展现了苏轼的豁达与乐观。诗中运用典故自然恰当,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对惠州的景色和人民的描写,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生机。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