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是杜甫在公元759年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诗的开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但城中却一片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奠定了全诗沉痛哀伤的基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以乐景衬哀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在诗人眼中,却因感时伤怀而落泪惊心,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离散的悲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进一步写出了战争的持久和家书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通过描写诗人因忧愁而频频搔首,以致白发稀疏、簪子都难以插住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绪之深。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水,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杜甫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公元759年,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来到秦州,也就是今天的天水。在这里,他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天水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也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这座城市在他的诗歌中得以永恒。如今,天水依然保留着许多与杜甫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杜甫的足迹,感受他诗歌中的那份深情。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杜甫的诗歌和他在天水的故事,可以点击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