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东晋)
此诗作于晋安帝乙巳岁(405年)三月,是陶渊明担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时,奉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途中经过钱溪(今安徽贵池东)时所作。这是他仕途生涯的最后阶段,距离他辞去彭泽县令、彻底归隐仅数月之遥。
诗题中的"为建威参军使都"表明了诗人当时的身份和使命,"经钱溪"则点明了作诗的地点。此时的陶渊明已对仕途生涯感到厌倦,诗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的决心,是他思想成熟、即将告别官场的重要标志。
释义:我已经很久没有踏上这片土地,岁月已经积累了不少。
赏析:开篇点出重经旧地的情景,"岁月好已积"既指时间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为全诗奠定了怀旧与反思的基调。
释义:早晚观看山川景色,一切都和从前一样。
赏析:描写重见山川的感受,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也反衬出诗人对稳定不变的自然的向往。
释义:细雨洗涤着高高的树林,清风吹动着飞鸟的翅膀。
赏析:描绘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色,"洗"、"矫"二字生动传神,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纯净生活的向往。
释义:身体似乎受到束缚,但内心的本真追求不可改变。
赏析: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坚守,"形似有制"指身处官场的无奈,"素襟不可易"则表明对本真的坚守,体现了诗人的人格操守。
释义:最终的心愿是乘舟归隐,确实啊,应该像经霜的松柏那样坚贞不屈。
赏析:结尾表明归隐的决心,以"霜柏"自喻,象征自己坚贞不屈的品格和对理想的坚守,语气坚定,情感强烈。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赏析:此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坚守。"一形"指身体,"有制"指受到官场束缚;"素襟"指本真的内心追求,"不可易"表明其坚定性。这两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坚守,是陶渊明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赏析:此句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归宿的明确抉择。"归舟"象征着归隐之路,"终怀"表明这是长久以来的心愿;以"霜柏"自喻,则体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这两句语气坚定,情感真挚,标志着诗人思想的成熟和归隐决心的最终确立,为其数月后辞去彭泽县令埋下伏笔。
诗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通过"形似有制"与"素襟不可易"、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等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运用"归舟"象征归隐之路,以"霜柏"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