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友人,据安徽学者研究,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是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相传汪伦曾修书邀请李白,诡称此地有“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才知“桃花”是潭水名,“万家”是店主人姓万,李白大笑,却被汪伦的热情款待所感动,于是便有了这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李白即将乘船离开,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阵阵踏歌声。这踏歌声不仅体现了汪伦送行的独特方式,更展现了他对李白的深情厚意,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潭水,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来衬托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之深,既形象又富有感染力,成为了表达友情的千古名句.
汪伦深知李白喜好饮酒与游历,便巧妙地以“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吸引李白前来。这种别出心裁的邀请方式,不仅体现了汪伦的机智,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李白的了解和重视,为二人的深厚情谊增添了一份趣味.
李白到达后,虽发现与汪伦所说有所出入,但并未生气,反而被汪伦的热情好客和真诚所打动。在相处的过程中,二人吟诗作对,饮酒作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之时,李白有感于汪伦的深情厚意,当即挥笔写下了《赠汪伦》这首传世佳作,以表达对汪伦的感激与不舍之情.
这首诗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歌颂友情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颂。桃花潭也因这首诗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友情的象征之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