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透视规律

第三课:透视规律

—— 近大远小与消失点的科学

一、认知内容

  • 理解“近大远小”视觉规律及其科学依据。
  • 掌握视平线(地平线)与消失点的核心概念,理解其如何控制画面空间。
  • 能在场景中准确找到视平线与消失点。
  • 区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适用场景与视觉特征。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 视平线与消失点的概念
  • 一点/两点透视的作图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 理解视平线随观察者视线高低而变化
  • 准确绘制两点透视中两组变线的角度与收缩关系

三、核心概念

1.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 概念:物体正面与视线平行,侧面与视线垂直,仅一个消失点。
  • 记忆法:你正对着一个“面”。
  • 视觉感受:稳定、庄重、纵深感强;适合走廊、隧道、笔直街道、正对古建大门。

2.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 概念:物体一个角对着你,能看到两个面,竖线保持垂直,有两个消失点。
  • 记忆法:你看着一个“角”。
  • 视觉感受:生动、自然、立体感强;绝大多数建筑写生默认使用

四、口语化三大核心概念

视平线:与你眼睛等高的那条水平线——站得高它高,蹲下来它低。
消失点:平行线在远处交汇的点。
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五、五大透视口诀

  • 近大远小——核心规律
  • 近宽远窄——道路、河流等
  • 近长远短——等长线段
  • 近实远虚——空气透视(清晰 vs 模糊)
  • 近高远低 / 近低远高——物体与视平线关系

六、实战应用

1. 走廊或街道练习(一点透视)

1
画视平线并定消失点于其上。
2
所有平行于走廊的线向消失点汇聚。
3
竖线保持垂直,横线保持水平。

2. 房间一角练习(两点透视)

1
画视平线,左右各定一消失点。
2
物体两组变线分别指向左右消失点。
3
竖线必须垂直,避免建筑“倾倒”。

3. 古建几何化三步法

①定位与框架
确定一点或两点透视 → 画视平线 → 把古建概括成长方体、三棱柱。
②构建透视骨架
两组主要线条朝左右消失点汇聚;竖线必须垂直
③添加细节
门窗、屋檐、台阶等细节必须服从整体透视关系。

七、教学注意点

  • 提醒:两消失点必须在同一视平线上
  • 避免:物体“倒掉”或“翘起”——竖线垂直是关键
  • 鼓励:多观察、多比较,用“眯眼法”检查透视是否正确。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