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户外写生——取景、绘画步骤

第四课:户外写生——取景、绘画步骤

—— 把真实世界“搬”进速写本的导演术

一、认知内容

  • 理解户外写生与室内临摹的根本区别:面对无限细节、瞬息万变,“概括”与“取舍”是核心技能
  • 强化“构图法则”与“透视规律”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意识。
  • 掌握使用取景器(或双手)框定理想画面的方法。
  • 运用“几何归纳法”快速确定天地线、主体位置、比例与基本形。
  • 基于视觉兴趣点大胆取舍:省略、简化、弱化无关细节,突出主体。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 取景器的使用
  • 快速打形的几何归纳法
  • 观察感受的取舍原则

教学难点

  • 保持整体观念,避免过早陷入局部细节
  • 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做出合理的取舍决策

三、教师 & 学生准备

教师提前勘察

  • 安全、视野开阔、构图元素丰富(建筑、树木、小路等)且相对安静的公园或街角;最好有阴凉处
  • 带大号速写板、炭笔/软铅笔、色彩工具、取景器。
  • 打印《户外写生检查清单》(含取景、打形、取舍要点)。
  • 备饮用水、防晒、简易医药包,了解学生身体特殊需求,明确集合点与安全须知。

学生携带

  • 轻便易携的绘画工具(速写板、铅笔、橡皮、勾线笔、小颜料盒等)。

四、写生课程强调内容

1. 安全与纪律宣讲:活动范围、洗手间、环保。
2. 心态导入:“今天我们不再是教室学生,而是走出摄影棚的导演——眼前整个世界是片场,但电影画面只有速写本这么大,我们的任务是截取最精彩的一块!”
3. 记住三大法宝:黑白灰骨架、构图法、透视规律

五、横构图 vs 竖构图

作用速记

  • 横构图:广阔、稳定、故事性——大场景、平原、大海。
  • 竖构图:纵深、高大、庄严——高耸建筑、站立人物、手机竖屏习惯。

六、实际教学方法「三步曲」

1. 取景:选择你的“画框”

A
取景器法:上下左右移动,尝试横/竖构图;寻找前中后景深,运用S形路径、三角形建筑群等。
B
手指框景法:双手拇指+食指构成矩形,灵活调整比例。
教师示范:边移动取景器边口述思考——“往左,树在黄金分割点,但垃圾桶入镜;抬高视平线,天空更多,更开阔……”

2. 打形:三种快速打形法

  • 几何归纳法:把房子→长方体,树冠→球/圆锥,屋顶→三棱柱,用轻直线定位置、比例。
  • 轴线定位法:歪斜的树、小桥先画中心动态线,再添体积。
  • 负形观察法:看树枝间天空形状,通过画负形“挤”出正形。
教师示范:速写板快速定天地线→最高最低最左最右→几何形框主要物体;“这一步像盖房的脚手架,要轻,可修改。”

3. 取舍:做“减法艺术”

三原则

  • 视觉中心原则:你最感兴趣的=主角,重点刻画。
  • 整体感原则:无助于整体氛围/结构的细节——删!(垃圾桶、复杂纹理、远处杂乱人群)
  • 韵律感原则:保留有节奏的元素,省略破坏节奏的部分。
建议:选造型丰富颜色丰富的一处作主景,其余略过。

流程提醒(学生口袋卡)

1
取景:最终确认画框
2
打形:轻线条定天地、主体位置、基本形
3
取舍:自问“必须画?可简化?可省略?”
4
深入:从视觉中心开始,上黑白灰、必要细节
5
调整:退远眯眼,检查构图平衡、主次分明

七、教师分层指导

  • 基础弱:重点辅导打形,防止“飘”或比例失调。
  • 敢下笔:鼓励取舍更大胆,黑白灰对比更强烈。
  • 集体提示:“大家停笔10秒,退后一步眯眼检查:画面中心突出吗?”

八、作业评价标准

优秀:取景巧妙,构图有意识,打形准确,取舍果断,主次分明,整体感强。
良好:取景合理,构图平稳,打形小偏差,有取舍意识但可更彻底,画面完整。
待提高:取景随意,构图不明,打形问题多,几乎照抄场景,画面杂乱或空洞。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