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认识黑白灰

第一课:认识黑白灰

—— 画面节奏、空间与体积的基础骨架

一、认知内容

  • 黑白灰是构成画面节奏、空间与体积的基础骨架,而非物体固有色。
  • 核心原则:“疏密决定深浅”——线条排列密度直接造就明暗层次。
  • 理解“色阶”:纯白到纯黑存在无限灰色梯度。
  • 主动将复杂视觉对象概括为黑、白、灰三大色块。
  • 用“涂黑”“留白”的块面方式塑造对象,建立“体量”意识。
  • 锻炼整体观察与对比分析的视觉能力。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 “疏密制造明暗”的原理
  • 将对象归纳为三大色块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 打破用线勾勒轮廓的习惯 → 转为用面表现体积
  • 准确判断与概括中间灰色块的形状与范围

三、课程概念

黑白灰的广义内涵

黑:画面最深区域——阴影、暗部、深色物体;画面的“重音”。
白:画面最亮区域——高光、受光面、浅色物体;画面的“呼吸”。
灰:介于二者间的所有层次;画面的“血肉”,负责衔接、过渡、营造空间与质感。
强调:一幅画可以没有绝对纯黑纯白,但不能没有灰调的对比与过渡。

负形概念

“注意画了的整体形状,没画部分的形状。”
画黑色花瓶时,白色背景本身也成为需经营的图形。黑白相互依存、相互塑造。

四、实际教学方法

1. 眯眼大法

  • 对主体或高清静物照片眯眼至细节模糊,只看大关系
  • 提问:
    • “最大黑色块在哪里?什么形状?”
    • “最亮白色块在哪里?什么形状?”
    • “剩下即灰色,它是什么形状?”
训练整体观察与概括能力——最关键一步。

2. 只涂黑,不画线

1
轻直线定出色块大致位置与比例。
2
直接从最黑色块开始,用笔侧锋整体涂黑。注意边缘形状(锐利/柔和)。
3
观察灰色区域,用不同疏密排线或涂擦表现其形状,而非物体细节。
4
坚决留白纸底色作为最亮白色块。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点

  • 不断提醒:“眯眼看!”“比较黑白灰三个块面的大小与形状关系。”
  • 纠正常见错误:不敢画黑、过早刻画细节、用线勾边缘。
  • 对优秀作业进行即时展示与点评,强化正向示范。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