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新患者完全指南
适用于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血液透析新患者完全指南

当您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时,意味着您的肾脏需要额外支持来维持健康。本内容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血液透析的关键知识,帮助您快速适应透析生活,掌握自我管理技巧,保持良好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基础认知

血液透析是什么?

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一个利用"半透膜"原理制成的透析器,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代谢废物,调节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然后将净化的血液返回体内,替代病变肾脏所不能完成的水和溶质的清除及其他功能。

首次透析注意事项

第一次透析时间不超过2-3小时,血流量控制在150-180ml/min,经过1~2周诱导期,逐渐增加到常规透析时间(每次4小时),血流量增加到200-300ml/min。这有助于身体逐渐适应血液透析治疗,减少失衡综合征风险。

常规透析安排

维持性透析患者通常每周3次,每次4小时。具体方案需医生根据您的残肾功能、心血管状况等制定。规律透析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切勿自行减少透析次数或时长。

血液透析关键参数监测

监测项目 频率 目标范围 意义
干体重 每月1-2次 无水肿/脱水症状和体征 确定安全脱水量,避免低血压或水潴留
血常规 每1-3个月1次 血红蛋白≥110g/L,最好不超过130110g/L 评估贫血状况,指导促红素使用
血电解质 每1-3个月1次 血钾3.5-5.5mmol/L 预防高钾血症等危险情况
传染病指标 前6个月按0/1/3/6月查,之后每6个月1次 阴性 预防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Kt/V(透析充分性) 每3-6个月1次 spKt/V≥1.2 评估透析是否充分
特别提醒: 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或由其他透析中心转入,或近期接受血液制品治疗者,即使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阴性,也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长期透析患者应每6个月检查1次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标志物。

透析日准备与配合

透析前准备清单

带止血带,两根(内瘘患者必备)
准备药物,如抗凝、促红素、左卡、铁剂等
导管患者带敷贴、抗生素软膏等
易低血糖者备糖果、饼干,或是餐食
干净口罩、病号服,或自行准备的透析时的衣裤等
控水小水杯(≤100ml)
居家血压、血糖、体重、尿量监测记录,以及药物清单、化验结果等
记录每次透析主要参数的小本子,这个强烈建议每个患者都要准备一个
保暖袜、小毯子、暖水袋、垫内瘘侧胳膊的小抱枕、垫子等

透析当日流程

① 准确称重: 每次透析穿相同重量衣物,精确测量透析前后体重。体重差直接影响脱水设置,请务必准确!

② 血压测量: 透析前静坐5-10分钟测量,避免饮用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③ 通路评估: 护士会检查您的血管通路状况(震颤、杂音等),如自己觉得有异常要及时告知。

④ 穿刺配合: 保持放松,听从护士指导。内瘘初期建议由经验丰富护士穿刺。

透析中注意事项

① 体位舒适: 调整到舒适姿势,避免穿刺侧肢体受压或弯曲。

② 进食时机: 透析前半段钟进食,尽量避免透析中进食,否则易引起低血压。如出现低血糖,应选择糖果等快速升糖食物。

③ 异常报告: 出现以下症状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 心慌、出冷汗、头晕(可能低血压)
  • 肌肉抽搐(可能脱水量过多)
  • 穿刺部位疼痛或肿胀
  • 胸闷、呼吸困难
  • 其他的任何不适,或可疑情况,或担心疑问等

居家自我管理核心要点

血管通路:您的生命线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

  • 每日检查内瘘震颤(手摸有震颤感)和杂音(听诊有呼呼声)
  • 透析后24小时用温热毛巾湿敷15-20分钟
  • 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测血压、提重物(>5kg)
  • 坚持握球锻炼(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静脉导管护理:

  •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分泌物
  • 避免牵拉导管,防止脱出
  • 洗澡时使用专用防水贴,禁止盆浴
  • 出现发热、畏寒立即就医

水分控制技巧

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一般情况下大约2-3kg)。

控水妙招:

  • 使用小杯子(100ml)饮水,小口慢饮
  • 口渴含冰块或柠檬片
  • 避免高盐食物(减少口渴感)
  • 每日固定时间称重(晨起排尿后)

饮食管理原则:

  • 每日盐≤3-5g(约1啤酒瓶盖)
  • 优质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g(鸡蛋/牛奶/瘦肉/大豆制品)
  • 避免高钾食物:香蕉、橙子、蘑菇、土豆等
  • 限制高磷食物:动物内脏、全谷类、碳酸饮料等

居家监测要点

监测项目 频率 目标值 注意事项
血压 至少早晚各1次 透析前≤140/90mmHg 静坐5分钟后测量,记录供医生参考
体重 每日晨起排尿后 日增重≤1kg 固定秤、固定时间、固定衣物
血糖(糖尿病患者) 按医嘱 空腹5-7.2mmol/L 透析日注意低血糖风险
体温 感觉不适时 <37.3℃ 导管患者出现发热立即就医

常见并发症识别与预防

低血压

症状: 头晕、心慌、出冷汗、眼前发黑

预防: 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干体重5%),避免透析中大量进食,调整降压药

肌肉痉挛

症状: 下肢/腹部/胸部肌肉剧烈抽搐

预防: 调整干体重,避免脱水过多过快,适当补充左卡尼汀

失衡综合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

预防: 首次透析缩短时间,降低血流量,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

必须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

内瘘震颤/杂音消失(立即就医!)
导管脱出或断裂
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高钾症状:手脚麻木、心率减慢
持续高热(>38.5℃)
意识模糊或抽搐

心理适应与生活重建

积极面对透析生活

开始透析是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经历否认、愤怒、抑郁到接受是正常过程:

  • 与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坦诚交流困惑
  • 参加透析中心病友交流会,学习他人经验
  • 接受家人支持,共同学习透析知识
  • 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服务

研究显示: 接受回馈式健康教育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并发症减少。

回归社会与工作

透析不是生活的终点,许多患者仍能继续工作和社会活动:

  • 根据身体状况调整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
  • 提前与雇主沟通透析时间安排
  • 重返工作岗位有助于保持社会价值感
  • 工作前评估血管通路安全性

旅行指南

提前1-2周联系目的地透析中心预约
携带病情简介和用药清单
准备充足药物(包括应急药)
旅途中严格控制饮食和饮水
选择交通便利的住宿
购买包含透析的旅行保险

常见认识误区与错误做法

治疗相关误区

误区1: "感觉好些就减少透析次数"

正确认知: 随意减少透析次数会导致毒素积累、高钾血症等危险,必须遵循医嘱

误区2: "透析后多吃补品恢复快"

正确认知: 盲目进补可能加重高磷高钾,应遵循肾科饮食原则

误区3: "血压高就自己加药"

正确认知: 透析患者血压波动复杂,需医生综合评估调整药物

通路护理误区

误区4: "内瘘穿刺后立即热敷"

正确认知: 透析后24小时内冷敷防出血,24小时后确认无出血才可热敷

误区5: "导管可以自己处理"

正确认知: 导管护理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自行处理易致感染

误区6: "迷信偏方能治愈肾病"

正确认知: 目前尚无药物能替代透析,偏方可能加重肾脏损伤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2. WS/T 312-2023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3. 血透室常见疾病诊疗规范2021版

4. 回馈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估. 中国医药科学 2021

5. 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与临床操作(修订版)

制作:洛阳瑞康血液透析中心 周明勤医生

邮箱:258334018@qq.com
电话:0379-60657772

本指南仅作健康知识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