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68年,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白马寺"。
白马寺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白马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近年来,白马寺新增了国际佛殿区,包括泰国佛殿、印度佛殿、缅甸佛殿、斯里兰卡佛殿等,成为集多国佛教建筑、文化为一体的寺院。
大雄宝殿是白马寺的核心建筑,殿内供奉着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药师佛,右为西方阿弥陀佛。两侧是十八罗汉,均为元代夹纻干漆造像,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这些造像造型优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白马寺"。
此后,白马寺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多次修葺重建。特别是在唐代,白马寺达到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僧众众多。元、明、清时期,白马寺均有重修,形成了现在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得到了妥善保护和多次大修。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白马寺不断扩建,特别是国际佛殿区的建成,使白马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佛教圣地。
根据您的时间和兴趣,选择最适合的游览路线,感受白马寺的千年佛韵。
游览白马寺的核心景点,感受中国第一古刹的历史底蕴。
领略各国佛教建筑风格,感受佛教文化的国际传播。
全面游览白马寺所有景点,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精髓。
及时获取洛阳最新旅游资讯、活动信息和独家优惠,让您的洛阳之行更加精彩
我们尊重您的隐私,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