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 传世名画数字教育平台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传世名画,一幅展现北宋都城汴京繁华盛景的现实主义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传世名画 · 千年回响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作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淡设色,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画作内容丰富,描绘了数量庞大的人物、牲畜、建筑、船只、桥梁等,细节刻画入微,是研究北宋都城社会生活、文化、交通、建筑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了解更多

画作数据

画作元素统计

画作尺寸与收藏

高度 24.8厘米
宽度 528.7厘米
创作年代 北宋徽宗年间
现存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探索之旅

全景探索

全景探索

通过高清可缩放的全图,探索画作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隐藏在画面中的故事和人物。

开始探索
深度解析

深度解析

分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深入解析画作的艺术价值、历史背景及宋代市井文化。

开始解析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通过画中典型人物(轿夫、船工等)的第一人称微型故事,感受北宋都城居民的日常生活。

聆听故事
互动问答

互动问答

参与关于画作的问答挑战,测试你的知识水平,通过互动方式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

开始挑战
古今对比

古今对比

通过滑块对比功能,直观展示画作场景与现代开封对应地点的变迁,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

开始对比
关于

关于

了解画作的基本信息(作者、年代、现存地等)、历史传承以及本网站的制作目的和使用指南。

了解更多

历史传承

北宋徽宗年间 (约1105-1106年)

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南宋时期

画作成为宫廷收藏,并开始出现临摹本,《清明上河图》题材逐渐流行。

明代

画作历经多位收藏家之手,明中期后成为商品画,仇英等画家创作了著名的仿本。

清代

清高宗乾隆皇帝将画作收入内府,后命画家陈枚等创作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1951年

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杨仁恺先生在一堆旧画中发现《清明上河图》真迹。

1953年至今

画作被调往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仅在重要展览中展出。

画作特点

现实主义风格

画作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细节,生动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市井生活和自然风光,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的典范。

散点透视构图

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场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而连贯的画面。

丰富的社会内容

画作中描绘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各种建筑、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是研究北宋社会的"百科全书"。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展现北宋社会百态的风俗画长卷,更是一幅以界尺技法绘制的界画。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其代表性和知名度都远超一般画作。"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余辉

用户评价

5.0

"这个网站让我对《清明上河图》有了全新的认识。全景探索功能非常惊艳,能够放大查看画作的每一个细节,仿佛置身于北宋汴京的街头。"

L

李先生

历史教师

4.5

"人物故事部分非常有趣,通过画中人物的视角了解北宋的市井生活,这种方式比单纯的文字介绍更加生动有趣。互动问答也很有挑战性!"

W

王女士

艺术爱好者

4.0

"古今对比功能很有创意,能够直观地看到开封城的历史变迁。网站设计美观,操作简单,内容丰富,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教育平台。"

Z

张先生

学生

问题反馈